试论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大马林鱼形象的象征意义
侯晓艳
摘要:
<正>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它一经问世,便立即使曾名声大噪又沉寂多年的作者厄内斯特·海明威再次被世人刮目相看,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就连一向对海明威持有成见的、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也不得不盛赞《老人与海》是“最精彩的作品”,并说:“赞美上帝,但愿创造、爱、怜悯海明威和我的那种力量——不论那是什么——约束住海明威,别让他再改动这篇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海明威相继获得了1953年的普立彻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而重振了他在文坛上的声威.《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一部风靡全世界,使读者争相传阅,使研究者兴味盎然的杰作,就在于它在叙述有关老渔民桑提亚哥极为简单而又寓意深长的故事,塑造这个时乖运
关键词:
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
Email:
参考文献:
- [1] [2] [14] 《海明威研究》增订本第321页、66页、391页 董衡巽编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3]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第五册第26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4] 《海明威传》179页[美]·库尔特·辛格著 周国珍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5] [6] [7] [8] [9] [10] [11] [12] [13] 《老人与海》第13页、5页、21页、16页、19页、22页、27页、49页、70页.
- [15]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修订本第549页 朱维之 赵澧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 [16] 历史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年称为美国历史上“耻辱的十年”.见《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第459页-460页 徐葆耕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17] 《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第443-444页 徐葆耕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