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著作人身权限制研究Research on the Restriction of Personal Rights of Copyright in the Network Era
潘继华
摘要(Abstract):
数字技术加快了作品创作与传播的速率,也造就了网络环境中作品数量庞大的景象。然而,因为网络作品的数量庞大,作品的有效授权许可成为难题,而著作人身权更进一步加剧了许可困境。为了激活网络作品令其被有效利用,促进网络作品的顺利交易,增加公共利益,应该对网络著作人身权进行合理的限制,从作品的类型、作品的使用惯例以及交易的目的等方面对著作人身权进行适当限制。合理限制网络环境下的著作人身权有利于在维护作者正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作品的传播与利用,帮助实现作品的经济与文化价值,让网络环境从作品数量众多的现实进化为文化繁荣的胜景。
关键词(KeyWords): 网络;著作人身权;限制;交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潘继华
DOI: 10.19504/j.cnki.issn1671-5365.2023.08.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永明,刘慧霖.网络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117-125.
- [2]薛虹.善待人格:网络空间的精神权利保护[J].国际贸易,1998(2):33-38.
- [3]李陶.垄断性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价值基础与监督完善[J].知识产权,2016(6):39-46.
- [4] KU R, SUN J, FAN Y. Does Copyright Law Promote Creativ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pyright's Bounty[J]. Vanderbilt law review, 2009, 62(6):1667-1746.
- [5]何炼红.网络著作人身权研究[J].中国法学,2006(3):69-82.
- [6]李扬.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及其适用:兼与梁慧星、易继明教授商榷[J].法学研究,2006(2):3-16.
- [7]冯晓青.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 [8]杨利华.从应然权利到实然权利:文化权利的著作权法保障机制研究[J].比较法研究,2021(4):128-142.
- [9]郑重.共创与共享:网络文学著作权限制的使用者视角[J].出版发行研究,2020(5):72-79.
- [10]谢晴川,何天翔.论著作权法对“创作者特权”的确认与限制:以“鬼吹灯”案中的作者续写权利主张为切入点[J].交大法学,2020(4):53-69.
- [11] REHBINDER M.著作权法[M].张恩民,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 [12]梁志文.著作人格权制度的比较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0(9):75-77.
- [13]梁志文.著作人格权保护的比较分析与中国经验[J].法治研究,2013(3):42-58.
- [14]丛立先.《民法典》的实施与版权合同的完善[J].出版发行研究,2020(10):5-12.
- [15]朱姝.试论著作人身权的权利限制:一起委托作品著作人身权纠纷引发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2006(12):121-125.
- (1)参见张牧野等诉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等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民终587号民事判决书。
- (2)参见《著作权法》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